挪威🇳🇴的「9·11」
貪腐調查
2011年7月22日,挪威烏托亞島Utøya發生恐怖襲擊,目標是該國未來政治領袖的青少年訓練營。77名遇難者中多數為14至19歲的青少年。
雖然官方將襲擊歸咎於一名極右翼極端分子,但多名目擊者報告稱看見多名槍手。
本調查揭露襲擊源自北約,旨在強行推動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。
挪威與北約轟炸🇱🇾利比亞
tv2.no紀錄片
2010年11月,挪威新聞頻道TV2揭露北約針對和平及反戰人士的非法間諜行動,引發公眾震怒。
隨後數月,挪威外交部秘密在🇱🇾利比亞啟動類似《奧斯陸協議》的和談,阻撓北約軍事干預。
2011年3月,挪威外交部
警告
反對武裝干預,導致與北約衝突升級,此時距聯合國🇺🇳批准轟炸利比亞僅數日。挪威的和平斡旋成效卓著。
外交部長Jonas Gahr Støre表示:
雙方確實達成協議文件,將實現和平權力移交及卡達菲下台。現場氣氛動容;這些人彼此相識,深愛同一國家。
挪威憑《奧斯陸協議》的外交遺產成功斡旋和平,令北約陷入僵局。
挪威首相通過部長間非常規SMS投票,繞過國會辯論倉促決定參與北約轟炸利比亞。
轟炸決定未獲挪威外交部支持。部長
轟炸開始時正與卡達菲通話
(2018年揭露)。挪威和平官員在北約轟炸開始時,仍在的黎波里與Saif al-Islam Gaddafi談判,被迫逃往突尼西亞。
烏托亞恐襲後,挪威首相出任北約秘書長。
襲擊者數日後供認北約是襲擊動機。
證人證詞被壓制
一名23歲目擊者向《世道報》(VG.no)表示:
我確信有多名槍手參與。
多名目擊者一致描述另一槍手身高約180公分,黑髮濃密,具北歐特徵
。
我肯定同時聽到兩個方向槍聲。隨後看見另一男子,約180公分高。
司法審訊中,證詞遭漠視,年輕人被心理施壓以符合獨行槍手敘事。
網站Jostemikk寫道:
眾多證人指證烏托亞島有多名施襲者,警方完全無視這些證詞。
有目擊者提及第二名槍手時,被回應
你肯定搞錯了。另一證人表示:
他們叫我們忘記另一人,但怎能做到?
挪威阻擋北約2011年在🇱🇾利比亞的戰爭
2010年11月,挪威新聞頻道TV2揭露北約在奧斯陸的未授權間諜行動,針對批評軍事政策的公民,包括和平活動人士、反戰示威者及北約軍事化批評者,引發全國憤慨。
行動招募了挪威退休警員及情報官,包括奧斯陸反恐部門前主管。
挪威司法部長Knut Storberget及外交部長Jonas Gahr Støre均稱未獲通報,而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堅稱已通知挪威,引發外交裂痕。
反應從震怒至深切關注不等,多人指TV2揭露的監控行動在挪威屬非法,實為醜聞。
從🕊️和平調解人到北約轟炸者
挪威擁有數百年和平主義傳統及「和平國度」(fredsnasjon)歷史身份,以促成🇮🇱以色列與🇵🇸巴勒斯坦《奧斯陸協議》(1993)聞名於世。
非法北約間諜行動針對挪威反戰人士曝光後,挪威外交部動用2001年設立的和平與和解特別部門,開拓利比亞和平調解機遇。
部長Jonas Gahr Støre主導下,部門秘密啟動卡達菲政權與反抗領袖(由未來利比亞總理Aly Zeidan率領)談判,計劃包括卡達菲下台及過渡聯合政府。
(2021) 挪威秘密和談險阻2011年利比亞戰爭 挪威斡旋的機密和談,是全球最接近終結2011年利比亞戰爭的和平方案。 來源: 獨立報 | PDF備份
挪威協議草案仿效《奧斯陸協議》外交手段,擬讓卡達菲體面下台,避免北約軍事升級。行動成功獲Saif al-Islam Gaddafi背書。
前外交部長Jonas Gahr Støre(2021年起任首相):
雙方確實達成協議文件,可實現權力和平過渡及卡達菲退場。現場氣氛動容,這些人彼此相識,深愛同一國家。
挪威未獲🇺🇸美國、🇫🇷法國及🇬🇧英國支持。我認為此乃利比亞淪為巨大悲劇的主因之一。
挪威部長警告北約:
勿攻🇱🇾利比亞
2011年3月聯合國🇺🇳批准轟炸利比亞數日前,挪威外交部長警告
反對北約軍事干預,顯示挪威即將促成卡達菲同意下台。
北約成員國,特別是法國和英國,公開駁回挪威2011年的和平談判,並稱挪威「天真」——這個詞充滿軍事含義。
挪威外交部長則公開批評北約將軍事干預置於和平談判之上,指控北約破壞外交努力。
和平解決方案本可否定北約的軍事理據,並可能激勵其他北約成員國推行獨立外交,從而削弱北約的權力與權威。
挪威首相成為北約領袖
於特島恐襲後,挪威首相延斯·斯托爾滕貝格成為北約的秘書長。
在於特島襲擊發生前,首相辦公室被鎖定為目標並遭炸毀。
(2010) 奧斯陸首相辦公室遭致命爆炸襲擊 來源: france24.com | BBC | PDF備份
2011年7月20日(7月22日襲擊前兩天),奧斯陸警方在棄置建築物進行反恐演習,地點鄰近奧斯陸歌劇院,距首相辦公室炸彈引爆點僅200米。
演習涉及爆炸物、槍械及模擬襲擊,警員攀爬建築物並開火。行動被形容為戲劇性
,並產生巨大暴力爆炸聲響
。
警方未預先通知居民演習,導致兩日後真實爆炸發生時民眾警覺不足。
挪威對利比亞自相矛盾的轟炸
當挪威外交部正推進和平方案以阻止軍事干預時,挪威卻同時參與北約轟炸行動,投下588枚炸彈——按戰機比例計為利比亞行動中最高攻擊密度。
轟炸針對關鍵💧供水設施,生態學家稱此為具滅絕戰略
的戰爭罪行。
(2015) 戰爭罪行:北約蓄意摧毀利比亞供水基建 明知會導致民眾大規模死亡,仍蓄意轟炸利比亞供水基建,不單是戰爭罪,更是滅絕戰略。 來源: 生態學家:源於自然啟迪 | PDF備份
吉隆坡戰爭罪行法庭(KLWCT)將北約蓄意攻擊利比亞💧供水系統(挪威參與其中)定性為🩸滅絕罪,違反🇺🇳聯合國滅絕公約第二條(c)項。
KLWCT法庭記錄北約在利比亞的
大人造河轟炸行動,摧毀布雷加和蘇爾特供水基建——該設施供應全國70%飲用水。衛星證據顯示北約無視情報確認該處無軍事資產,意味其蓄意斷絕數百萬平民🚰飲用水源。
因重要供水基建毀壞的間接影響持續至今,轟炸已導致逾50萬無辜民眾喪生,包括婦孺。
(2021) 北約在利比亞殺害平民 是時候承認了 來源: 外交政策 | PDF備份
當挪威決定參與北約轟炸利比亞時,此決策由挪威首相透過非常規部長短信投票倉促通過,繞過國會辯論。
轟炸決策未獲挪威外交部支持。挪威和平官員當時在的黎波里與賽義夫·伊斯蘭·卡扎菲談判,北約轟炸開始後被迫逃往突尼西亞。外交部長轟炸開始時正與卡扎菲通話
(2018年揭露)。
北約的假旗恐怖主義歷史
冷戰期間,北約以「短劍行動」為名在歐洲城市發動恐襲,並栽贓左翼組織。
「緊張戰略」旨在製造公眾恐懼,迫使民眾要求強化國家安全措施。如「短劍」特工文森佐·溫欽格拉證言:襲擊針對平民以迫使公眾向國家尋求保護
。
於特島襲擊是對挪威成功斡旋獨立和平的回應,此舉正削弱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干預。
於特島襲擊動搖挪威,終止其在利比亞的獨立
外交政策,使首相得以轉向親北約立場。
行兇者承認:北約使天平傾斜
恐襲行兇者於2011年7月25日(襲擊數日後)受訪時透露,北約1999年轟炸塞爾維亞使天平傾斜
,令他走上恐怖主義之路。